白菘
基本解釋
即白菜。 唐 蘇敬 《新修本草·菜部》:“菘有三種:有牛肚菘,葉最肥厚,味甘;紫菘,葉薄細,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 宋 梅堯臣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 宋 蘇軾 《雨后行菜圃》詩:“脆美牙頰嚮,白菘類羔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菘》:“白菘,即白菜也。”參見“ 白菜 ”。
成語(Idiom):白菘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sh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過于自負,自命不凡,以為自己能力出眾而不愿虛心學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菘的“白”指白天,菘指菘藍,古代有一種堅固耐用的藍色染料,比喻人的才能高超,自視甚高。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不虛心學習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批評那些自命不凡、不愿虛心學習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白菘的人,他非常自負,認為自己的才能非常出眾,無人能及。一天,他在一場比賽中受到了慘痛的失敗,這件事讓他深感自己的自負和不虛心學習的態度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從此以后,人們用“白菘”來形容那些自命不凡、不虛心學習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自命不凡,總是白菘一番。
2. 這個人太白菘了,從不聽取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菘”與“白天菘藍”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自命不凡,自大到認為自己的才能就像白天一樣明亮,像染過菘藍一樣耐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自負、虛心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不喜歡聽老師的話,總是白菘一番。
初中生:他考試成績很好,但總是白菘一番,不愿意虛心向他人學習。
高中生:他自視甚高,總是白菘一番,不愿意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