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蹈
成語(Idiom):蹂蹈(róu dǎo)
發音(Pronunciation):róu d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蹂蹈指踩踏、踐踏,比喻毫無顧忌地摧殘、破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蹂蹈一詞由兩個相同的“蹂”字組成,意味著重復踩踏、踐踏。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于道德、法律、規則等的無視和破壞,也可以用來描述對于文化、歷史等的不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蹂蹈一詞通常用于表達對于道德、法律、規則等的違背和破壞,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于文化、歷史等的不尊重。可以用在社會問題、教育問題、文化問題等方面的討論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蹂蹈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中:“蹂蹈于泮,不敬于神?!边@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一段歷史。當時,國君在祭祀時蹈踏了神明所在地的泮池,被認為是對神靈的不敬。后來,“蹂蹈于泮,不敬于神”逐漸演變為“蹂蹈”,用來形容對于規則、道德等的踐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蹂蹈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兩個相同的“蹂”字組成,形象地表達了踩踏、踐踏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蹂蹈了自然環境,導致了生態系統的破壞。
2. 這些人對于歷史文物毫無敬畏之心,蹂蹈了我們的文化遺產。
3. 在道德淪喪的時代,很多人對于法律規定毫不顧忌,肆意蹂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蹂蹈”與“肆意踐踏”聯想在一起,通過形象的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道德、法律、規則等相關的成語,如“順從”、“遵守”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蹂蹈了公園里的花草,讓我很生氣。
2. 初中生:一些人肆意蹂蹈規則,給社會帶來了很多問題。
3. 高中生:我們不能讓道德淪喪,要反對任何蹂蹈法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