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災
成語(Idiom):勘災
發音(Pronunciation):kān z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調查災害情況并評估損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勘災是指對災害發生后的情況進行調查和評估,確定災害的性質、范圍和損失情況。這個成語強調了在災害發生后,應該及時了解災情,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勘災主要用于形容政府、專業機構或個人對災害事故進行調查和評估的行為。也可以用于形容對事故、問題等進行全面了解和評估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勘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苻堅傳》中,形容苻堅在災害發生后親自勘察災情,以便采取相應的救災措施。后來逐漸演變成泛指調查災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發生后,專家們立即前往災區勘災。
2. 政府組織了一支勘災隊伍,對洪水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勘災”拆分為“勘”和“災”,勘指調查,災指災害,通過拆分詞語并理解其含義,可以更好地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相關的成語,如“勘探”、“災害”等,可以幫助拓展對“勘災”的理解和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學習勘災精神,關心身邊的人和環境。
2. 初中生:政府組織了一支勘災隊伍,前往地震災區進行調查。
3. 高中生:勘災是災害應對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