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餓殍滿道 (è piǎo mǎn dào)
發(fā)音(Pronunciation):è piǎo mǎn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戰(zhàn)亂、災禍等導致人們餓死的尸體遍布大街小巷,形容災難嚴重,人們生活困苦,景象凄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戰(zhàn)亂、饑荒等災難時期的慘狀,人們因為饑餓而餓死,尸體遍布街道,給人一種悲慘、凄涼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戰(zhàn)亂、災難等情況下的悲慘景象,強調人們生活困苦、饑餓不堪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描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困境。當時,齊國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亂,人民饑餓不堪,尸體遍布大街小巷,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地區(qū)經歷了戰(zhàn)爭,餓殍滿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2. 在那場災難中,餓殍滿道,人們無法想象的苦難令人心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將“餓殍滿道”與災難、戰(zhàn)亂等情景聯(lián)系起來,形成生動的畫面,以便更好地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餓殍滿道相關的歷史事件和災難,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那個故事里,餓殍滿道,人們都沒有吃的東西。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餓殍滿道的情況,感受到了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
3. 高中生:讀了那本描寫戰(zhàn)爭的小說后,深刻體會到了餓殍滿道的慘狀,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