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ōng chuāng shì fā ㄉㄨㄙ ㄔㄨㄤ ㄕㄧˋ ㄈㄚ東窗事發(東窗事發)
◎ 東窗事發 dōngchuāng-shìfā
[to be exposed;the cat is out of the bag] 源出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秦檜與妻子東窗下密謀殺害岳飛。秦檜死后在地獄受懲罰。其妻設醮,秦檜要道士傳言“東窗事發矣!”后以“東窗事發”比喻陰謀或所犯罪行敗露。亦說“東窗事犯”
詞語解釋
dōng chuāng shì fā ㄉㄨㄙ ㄔㄨㄤ ㄕㄧˋ ㄈㄚ東窗事發(東窗事發)
據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佞倖盤荒》載, 宋 元 間傳說, 秦檜 欲殺 岳飛 時,曾與妻子 王氏 在東窗下密謀。后 檜 游 西湖 ,舟中得疾,見一人披發厲聲曰:“汝誤國害民,吾已訴天,得請矣。” 檜 死后,在地獄備受諸苦。 王氏 給他做道場,并派道士去探望他,他對道士說:“可煩傳語夫人,東窗事發矣。”后因以“東窗事發”或“東窗事犯”概指此事。亦用以喻陰謀敗露,自食惡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東窗事犯》:“ 岳武穆 戲文《何立鬧酆都》,世皆以為假設之事,乃為 武穆 泄寃也。予嘗見 元 之 平陽 孔文仲 有《東窗事犯》樂府, 杭 之 金人杰 有《東窗事犯》小説。”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旦]若説 秦夫人 的受用,一到了陰司,撏去了鳳冠霞帔,赤體精光……聽的是東窗事發。”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東窗事發
成語(Idiom):東窗事發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chuāng shì f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秘密被揭露或計劃被識破,事情敗露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窗事發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源自明代作家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其中的故事講述了一位名叫劉備的人潛入敵人的營寨,躲藏在東窗下,竊聽敵人的秘密計劃。然而,他在竊聽過程中被敵人發現,計劃被揭露,事情敗露。因此,“東窗事發”一詞就用來形容秘密被揭露或計劃被識破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秘密被揭露、計劃被識破的情況,特別是指原本打算做壞事的人最終被揭發。例如,可以用來形容犯罪分子被警方逮捕,或者某人的不良行為被他人發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明代作家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東”、“窗”、“事”、“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打算偷偷溜走,但是東窗事發,被發現了。
2. 他的陰謀終于在最后一刻東窗事發,被全城揭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東窗事發的故事情節和成語的發音進行聯系記憶。想象自己躲在東窗下竊聽敵人的秘密,卻被敵人發現,事情敗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秘密、計劃被揭露相關的成語,如“露餡”、“敗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原本想偷吃零食,但是被媽媽發現了,東窗事發。
2. 初中生:他原本計劃抄襲作業,結果被老師揭發,東窗事發。
3. 高中生:他原本想偷偷和朋友去開派對,但是被父母發現了,東窗事發。
4. 大學生:他原本打算作弊,卻被監考老師發現,東窗事發。
5. 成人:他原本打算貪污公款,最終被紀檢部門調查,東窗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