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雞
基本解釋
◎ 天雞 tiānjī
[Chicken over sky] 神話中天上的雞
空中聞天雞。——唐·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詳細解釋
(1).神話中天上的雞。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東南有 桃都山 ,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詩:“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詩:“她們( 嫦娥 們)總要貪睡,不怕天雞叫得多么高,總不容易把她們叫醒。”
(2).鳥名。即錦雞。《說文·羽部》:“翰,天雞。赤羽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海鷗戲春岸,天鷄弄和風。”
(3).蟲名。《爾雅·釋蟲》:“螒,天鷄。” 郭璞 注:“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鷄,又曰樗鷄。”
(4).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紺蝶,一名蜻蛉……亦曰天雞。”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狗國北二星曰天雞,主候時。” 宋 汪藻 《庚午歲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門揜候蟲秋為韻賦》之五:“如何天鷄星,不照 湘 南州?”
成語(Idiom):天雞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空中的雞鳴聲,形容時辰的早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雞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它用雞鳴來表示早晨的時辰。在中國文化中,雞鳴被認為是一天開始的標志,所以天雞也用來形容早晨的時刻。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個活動或事件發生的時間非常早,通常是在天亮之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雞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特別是描述一些早起的活動,比如早起鍛煉、早起工作等。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喜歡早起的習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相傳,古代有一只能夠預知天氣的神鳥,它每天早晨會在天空中鳴叫,人們根據它的鳴叫來判斷天氣的變化。這只神鳥被稱為天雞,成為了早晨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天”表示天空,“雞”表示雞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每天都早起鍛煉,總是能聽到天雞的鳴叫聲。
2. 這個村子的人們習慣早起,天雞一鳴他們就開始忙碌了。
3. 在夏天,天雞的鳴叫聲總是比冬天要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天雞這個成語。想象一只雞在天空中鳴叫,表示早晨的時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雞相關的成語和故事,比如“雞毛蒜皮”、“雞犬不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天雞一鳴,我就起床了。
2. 初中生:每天早上聽到天雞的鳴叫聲,我就知道該開始準備上學了。
3. 高中生:考試前的幾天,我每天早上都像天雞一樣早起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