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停
基本解釋
◎ 勻停 yúnting
(1) [moderate] 〈方〉∶均勻;適中
勻停淡雅的色彩
(2) [steady]∶穩重
予惟正甫為人風雅勻停,棍塵融會。——明· 徐謂《半禪庵記》
詳細解釋
亦作“勻亭”。1.均勻;適中。 宋 蘇軾 《東坡酒經》:“始釀以四兩之餅,而每投以三兩之麴,皆澤以少水,足以解散而勻停也。” 宋 葉適 《何參政挽歌》之一:“人心喜偏側,國脈要勻亭。”《元史·河渠志三》:“曰停曰折者,用古算法,因此推彼,知其勢之低昂,相準折而取勻停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二回:“他乾祖父定睛一看,見是一掛珍珠朝珠。暗想老佛爺現在用的雖然有這個圓,卻還沒有這個大,我一向要弄這么一掛,可奈總配不勻停,今天可遇見了。”
(2).穩重。 明 徐渭 《半禪庵記》:“予惟 正甫 為人風雅勻停,根塵融會。”
成語(Idiom):勻停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t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平均分布或均勻停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勻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勻”意為均勻,平均;“停”意為停止,停留。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均勻分布或平均停留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勻停一詞常用于描述事物在時間上的分布或停留的情況。它可以用來形容均勻分配資源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某個地方停留的時間分布。此外,勻停還可以用來比喻人們在某個問題上達成共識或取得平衡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農夫將雞蛋放在熱沙上孵化,結果蛋殼被烤裂,雞蛋無法孵化。農夫得到教訓后,將雞蛋移至溫暖的地方,蛋殼得以均勻受熱,雞蛋成功孵化。這個故事寓意著事物需要均勻的條件才能發展,從而形成了成語“勻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勻”為形容詞,表示均勻的意思;“停”為動詞,表示停止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資金分配得很勻停,每個部門都能得到公平的支持。
2. 在旅行中,我們會在每個景點停留相同的時間,保證每個人都有足夠的參觀時間。
3. 這個會議上,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已經趨于勻停,可以進入下一步的討論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勻停”:
1. 將“勻停”與均勻分布或停留的概念聯系起來,形成直觀的形象記憶。
2. 想象一個均勻停留的鐘表,鐘針在每個刻度上停留的時間都是相同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一步學習“勻停”:
1. 查閱成語詞典,了解更多與“勻停”相關的成語,例如“均分秋色”、“均衡發展”等。
2. 閱讀相關的寓言故事,深入理解成語的寓意和用法。
3.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應用“勻停”的場景,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要求我們在考試中均勻分配時間,不要在某個題目上停留太久。
2. 初中生: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學校將每天的課間時間勻停在不同的時間段。
3. 高中生: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我會將復習時間勻停在各個科目之間,以保證全面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