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由
基本解釋
無由。《論語·子罕》:“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偽亂俗,私壞法,放越軌,奢敗制,四者不除,則政末由行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占畢一》:“讀之閎肆沉雄,浩乎 司馬 之氣矣。而左規右矩,一字增損末由也。” 魯迅 《花邊文學·法會和歌劇》:“《時輪金剛法會募捐緣起》中有這樣的句子:‘……非仗佛力之加被,末由消除此浩劫。’”
成語(Idiom):末由 (mò yóu)
發音(Pronunciation):mò y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末尾,最后的一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某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的一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描述某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的一段。常用于形容事情的結果或結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則故事,齊國國君齊僖公在位期間,朝廷上下紛爭不斷,僖公為了平息紛爭,下令對所有事情進行審查,以確定責任。有一次,僖公問一個官員:“末由何人?”(事情的最后一部分是誰?)官員回答:“由上至下皆有責任。”僖公聽后深以為然,意識到責任不應該只由下屬承擔,而是應該追究到最高層級。于是,這個故事就衍生出了成語“末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故事的末由是,他們最終結為了夫妻。
2. 這場比賽的末由是,他們以一分之差輸給了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末由”理解為“末尾由誰負責”。可以通過將故事和例句記憶起來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末由”相關的成語,如“首尾相繼”、“始終如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作業總是最后一道題錯了,真是末由的。
2. 初中生:這部電影的末由真是讓人出乎意料。
3. 高中生:考試的末由決定了我是否能進入理想的大學。
4. 大學生:公司的末由是他們的產品是否能贏得市場的認可。
5. 成年人:這個項目的末由將決定我們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