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
基本解釋
(1).指族誅本人、兩弟及兩妻家。《漢書·酷吏傳·王溫舒》:“光祿勛 徐自為 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 王溫舒 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顏師古 注:“ 溫舒 與弟同三旅,而兩妻家各一,故為五也。”
(2).謂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內的親族。《后漢書·黨錮傳序》:“而今黨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訓之文,有謬經常之法。”《資治通鑒·晉紀安帝隆安元年》:“收殺 觚 者 高霸 程同 ,皆夷五族。” 胡三省 注:“五族,謂五服內親也。”
(3).辛亥革命后曾稱 漢 、 滿 、 蒙 、 回 、 藏 五個民族為“五族”。
成語(Idiom):五族(wǔ zú)
發音(Pronunciation):wǔ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漢、滿、蒙、回、藏五個民族,也泛指中國的多民族國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族是中國歷史上主要的五個民族,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這五個民族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語“五族”也可以泛指中國的多民族國家,強調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和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中國的多民族背景,用來強調中國的民族團結和多元文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五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藏族都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代表著不同的地域、歷史和文化。成語“五族”強調中國的多民族國家的特點,強調各個民族之間的和諧與團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族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五”和“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國是一個五族共和的國家。
2. 五族和睦相處,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五個不同的民族在一起團結和諧,共同努力建設一個美好的國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深入了解中國的多民族背景和文化,可以進一步學習各個民族的歷史、語言、傳統和風俗習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上有五個同學來自不同的民族,我們就像五族一家人。
2. 初中生(13-15歲):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五族共和是我們的優勢。
3. 高中生(16-18歲):深入了解五族的歷史和文化,有助于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
4. 大學生及以上:五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文化多元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