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危在旦夕 (wēi zài dàn xī)
發(fā)音(Pronunciation):wēi zài dàn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危險臨近,隨時可能發(fā)生災(zāi)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在旦夕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危”、“在”、“旦”、“夕”組成。其中,“危”表示危險,指面臨著嚴重的風險;“在”表示處于,表示所處的狀態(tài);“旦”表示天亮的時候,指白天;“夕”表示天黑的時候,指晚上。整個成語意味著危險就在黎明和黃昏之間,形容情況非常危急,隨時可能發(fā)生災(zāi)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在旦夕常用于形容緊急關(guān)頭,危機四伏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自然災(zāi)害、戰(zhàn)爭、疾病等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zhàn)爭中,曾經(jīng)陷入了危在旦夕的境地。在漢軍圍困下,項羽的軍隊被擊潰,他自己也身陷重圍。當時,項羽的部下勸他投降,但他卻回答說:“危在旦夕,豈可投降!”這句話形成了后來的成語“危在旦夕”,用來形容危機四伏的局勢。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經(jīng)濟危在旦夕,需要采取緊急措施。
2. 在戰(zhàn)爭期間,士兵們每天都感覺自己的生命都危在旦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危在旦夕”與“黎明和黃昏之間”的意境聯(lián)系起來,形象地描繪出危險臨近的狀態(tài)。可以想象黎明和黃昏的時刻都是天色變幻、光線模糊的時候,正如危機來臨時,人們的心情也是緊張而不安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一些危機事件,如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zhàn)、南京大屠殺等,從中體會危在旦夕的緊迫感和困境。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岌岌可危”、“危如累卵”等,擴展對危險局勢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鄉(xiāng)被洪水淹沒了,人們的生命都危在旦夕。
2. 初中生:我們班級即將迎來期末考試,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學習成績危在旦夕。
3. 高中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中,我們都感到自己的未來危在旦夕,需要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