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池
成語(Idiom):陂池 (bēi chí)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泥沙淤積、水草叢生的池塘,比喻人的思想固執、墨守成規,不思進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陂池”源于《淮南子·說山》:“陂之為池也,非不欲濟也,所欲濟而沙滑不使。故人有陂池之心,非不欲濟也,所欲濟而性不使也。”這里的“陂池”形容了一個因為沙滑而無法濟濟于世的池塘。引申為人固執己見,沉迷于自己的思維模式而不愿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觀念或改變舊有習慣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思進取、守舊不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守在自己的陂池里,對新事物毫不關心。
2.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陷入了陂池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陂池”形象化為一個泥沙淤積、水草叢生的池塘,表示一個人思想僵化、不愿改變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墨守成規”、“脫胎換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參加新的活動,我就喜歡待在自己的陂池里。
2. 初中生:他們班的某些同學總是陷在自己的陂池里,不愿意嘗試新的學習方法。
3. 高中生:有些老師對新知識持有陂池心態,不愿意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摒棄陂池心態,積極擁抱變化,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