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朔
基本解釋
北方;北方之地。 晉 成公綏 《嘯賦》:“作胡馬之長嘶,迴寒風乎北朔。” 唐 賈島 《酬鄠縣李廓少府見寄》詩:“北朔霜凝竹,南山水入籬。”
成語(Idiom):北朔
發音(Pronunciation):běi s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北方的寒冷、嚴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北朔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北指的是北方,朔指的是指月初的新月。北朔的意思是指北方的寒冷、嚴寒。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北方地區在冬季的嚴寒天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北朔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北方地區冬季的嚴寒天氣。可以用來形容天氣非常寒冷、刺骨,也可以用來形容北方地區的寒冷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北朔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用來形容北方寒冷的天氣。北方地區的冬季天氣確實非常寒冷,因此人們用“北朔”來形容北方的寒冷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北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北”和動詞“朔”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冬天北方的天氣真是北朔啊,穿多少衣服都覺得冷。
2. 這個地方離北方太近了,冬天的時候北朔的寒風吹得人不敢出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北方的寒冷天氣來記憶北朔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身處北方,面臨著寒冷的天氣,這樣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北方地區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了解北方地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北朔的天氣太冷了,我要穿厚厚的羽絨服。
2. 初中生:冬天北方的天氣真是北朔,比我們這邊冷多了。
3. 高中生:北朔的寒風吹得人不敢出門,只能待在家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