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
基本解釋
(1).亦作“ 十二枝 ”。《禮記·月令》“其日甲乙” 漢 蔡邕 章句:“ 大撓 探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枝,枝干相配以成六旬。”后因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史記·律書》“焉逢攝提格 太初 元年” 唐 司馬貞 索隱:“《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陰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宋 張世南 《游宦紀聞》卷五:“自甲至癸為十榦,自子至亥為十二枝?!?清 劉斯組 《皇極經世書緒言》卷四:“陰數地二,二衍十二,數起十二支?!眳⒁姟?干支 ”。
(2).佛家語。即十二因緣。參閱 宋 法云 《翻譯名義集·十二支》。
成語(Idiom):十二支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èr z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十二種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排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二支是中國傳統的紀年系統,每年以十二種動物作為代表,循環排列。每個動物代表一年的運勢和特征,也代表人們在不同年份所具備的特點和命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生肖屬相,參考十二支來預測運勢和性格特點。此外,十二支也被廣泛應用于農歷年的稱呼和節日慶?;顒又小?/p>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說,十二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傳說故事。相傳,一個日本的動物比賽中,十二種動物按照到達終點的順序被選為紀年代表,從而形成了十二支的紀年系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二支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十二”和“支”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今年是鼠年,根據十二支的說法,屬鼠的人運勢會很順利。
2. 他的生肖屬相是馬,根據十二支的性格特點,他應該是個樂觀開朗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每個動物與其對應的年份進行聯系,例如用圖像或關鍵詞來記憶。另外,可以通過學習與每個動物相關的特點和故事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每個生肖動物的特點、文化意義和相關的傳說故事,以深入了解十二支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今年是屬猴的,所以我很聰明。
2. 初中生:根據十二支,屬豬的人性格比較溫和,喜歡幫助別人。
3. 高中生:每個生肖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屬相來發掘自己的優勢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