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厓
成語(Idiom):巖厓(yán yá)
發音(Pronunciation):yán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險峻的山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巖厓是由“巖”和“厓”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巖”指山石,“厓”指山崖。巖厓的意思是指險峻的山崖,形容山勢險峻,峭壁高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巖厓常用于描述山勢險峻的地方,也可以用來比喻形勢險惡、困難重重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巖厓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公冶長》。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一直都很聰明,但是他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把別人的毛病說出來。有一次,他和孔子一起走在山間,看到一座險峻的山崖,公冶長說:“這座山崖真是巖厓啊!”孔子聽后,就對公冶長說:“你能看到山崖的險峻,但你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巖厓”來形容險峻的山崖,也用來比喻人們只看到別人的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山上有一座險峻的巖厓,非常壯觀。
2. 在困難面前,我們要有攀登巖厓的勇氣和決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巖石高聳的形象,想象自己站在巖厓上俯瞰山脈,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巖厓相關的詞語,如“峭壁”、“懸崖”等,以加深對山崖險峻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游戲中成功爬上了巖厓,感覺非常厲害!
2. 初中生(14歲):這座山崖真是巖厓啊,要是能攀登上去就太帥了!
3. 高中生(17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要像攀登巖厓一樣堅定地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