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正
基本解釋
猶指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續編>小引》:“書生語言,疵誤不少,姑存之以待后人之斥正。”
成語(Idiom):斥正
發音(Pronunciation):chì z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斥責、批評正當的事情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斥正是由“斥”和“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斥指批評、指責,正表示正確、合理。斥正的意思是批評或指責那些本來是正確、合理的事情或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斥正常常用于批評或指責那些明明正確的做法或觀點,但被他人無端指責或攻擊的情況下。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表達對不公正行為的不滿,或對他人錯誤指責的回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斥正的具體起源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可以從其字面意義來推測。斥正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的辯論文化有關,人們常常會在辯論中批評對方的觀點,即使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這種辯論文化的影響下,斥正成為了表達對他人指責或攻擊的回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斥正”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斥”和“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明做得很好,卻被老師斥正了,真是冤枉。
2. 盡管他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卻遭到了同事的斥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辯論中表達正確觀點時被他人指責,然后用斥正的方式回應對方的攻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辯論文化,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正義凜然”、“正本清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明明沒有對我的作業進行批改,卻斥正我沒有仔細完成。
2. 初中生:雖然我按時交了作業,但老師卻斥正我沒有按照要求完成。
3. 高中生:同學們明明都在聊天,卻被老師斥正我在課堂上說話。
4. 大學生:雖然我對問題的回答是正確的,但教授卻斥正我沒有充分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