舛駁
基本解釋
亦作“ 舛駮 ”。龐雜,不純一,不統一。《莊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成玄英 疏:“舛,差殊也;駁,雜糅也……道理殊雜而不純,言辭雖辯而無當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范縝》:“尚書左丞臣 范縝 ,衣冠緒餘,言行舛駮,夸諧里落,喧詬周行。” 宋 司馬光 《進士策問》之十:“后之學者皆祖其言,乃以《書》為舛駁,非若他經之純美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四:“ 柳子厚 文章精麗,而心術不掩焉,故理意多舛駮。” 明 唐順之 《答徽州汪子問繼祖母之喪》:“此其鄙野舛駁,絶不可準於經典。”
成語(Idiom):舛駁(chuǎn bó)
發音(Pronunciation):chuǎn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顏色、形狀等不協調、不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舛駁是由“舛”和“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舛”指不一致、不協調,“駁”指雜亂、混雜。舛駁形容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不協調、不一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不協調、不一致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衣服顏色搭配不當、建筑物外觀不協調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舛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故事講述了當時一個商人在市場上賣貨,他的貨物顏色、形狀各異,看起來十分雜亂。因此,人們就用“舛駁”來形容這種不協調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形容詞“舛”和動詞“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的顏色舛駁,看起來很不協調。
2. 她的服裝搭配舛駁,一點都不搭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幅畫作,畫作上的顏色和形狀非常雜亂,不協調,就像是舛駁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顏色、形狀相關的成語,如“五顏六色”、“形形色色”等,進一步豐富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里有很多舛駁的顏色,看起來很有趣。
2. 初中生:他的衣服顏色舛駁,一點都不搭配。
3. 高中生:這座建筑的風格舛駁,看起來很奇特。
4. 大學生:這本書的內容舛駁,不夠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