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盞
成語(Idiom):看盞
發音(Pronunciation):kàn z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觀察事物的細節或情況,特指仔細觀察、留心察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看盞”源于明代小說《西游記》,原意指觀察燭光的明暗變化,以判斷是否有人在房間里。后來引申為觀察事物的細節或情況,特指仔細觀察、留心察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對事物細節的關注和觀察,也可用于勸告他人要仔細觀察、留心察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看盞”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西游記》中,其中的故事情節為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三人到了一個豬八戒的故鄉,發現了一個山洞,里面有一個豬八戒的妻子。孫悟空為了驗證山洞里是否有人,點燃了一盞油燈,看著燈光的明暗變化來判斷。后來,這個故事中的“看盞”一詞被引申為觀察事物的細節或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每個細節都看得很盞,沒有一個疏漏。
2. 在購物時,我們應該看盞質量和價格,不能貪圖便宜。
3. 他是個細心的人,對待工作總是看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看盞”與“觀察燈光的明暗變化”聯系起來,通過想象自己在觀察燈光的變化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觀察、細節有關的成語,如“洞察虛實”、“目不轉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在動物園看盞動物的行為,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初中生(13-15歲):我喜歡看盞科技新聞,了解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我會看盞老師在講解的重點,以便更好地復習。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實習期間,我會看盞同事們的工作方式,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