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沓
基本解釋
拖沓。《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 西川 節(jié)度使 杜元穎 治無狀,障候弛沓相蒙。”
成語(Idiom):弛沓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í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行動遲緩懶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沓一詞出自《詩經·小雅·小弁》:“弛彼行矣,蔽芾田矣。”弛,指行動慢懶;沓,指行走時腳步遲緩。弛沓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懶散,缺乏活力和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弛沓一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工作態(tài)度懶散不積極,也可以用來形容整個團隊或組織的運作缺乏效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小弁》中的這句話是描述一位貴族的行為懶散,不盡責任,對他的田地也不加以管理和照料。由于這個貴族的不作為,導致田地荒蕪,收獲不豐。因此,弛沓一詞就成了形容行動遲緩懶散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態(tài)度弛沓,經常拖延不完成任務。
2. 部門的組織結構松散,工作弛沓不積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弛沓”與“遲緩懶散”這樣的近義詞聯(lián)系起來記憶,也可以想象一個人行走時腳步遲緩,懶洋洋的樣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動遲緩懶散相關的成語,如“懶散無為”、“行動遲緩”等,以擴大詞匯量并豐富語言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上課的時候總是弛沓無精,不好好聽講。
2. 初中生:他的作業(yè)總是拖到最后一刻完成,真是太弛沓了。
3. 高中生:這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太低了,大家都太弛沓了。
4. 大學生:他的學習態(tài)度弛沓,經常遲到早退,不夠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