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唇齒之邦
發音(Pronunciation):chún chǐ zhī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兩個國家關系密切,相互依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唇齒之邦這個成語比喻兩個國家或地區的關系密切,相互依存,就像嘴唇和牙齒一樣密不可分。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緊密合作和相互依賴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唇齒之邦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國際關系、經濟合作、政治互助等方面的語境中。例如,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密切,或者兩個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互動頻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唇齒之邦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這篇歷史文獻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統治者想要攻打齊國,但是晉國內部有人反對,認為齊國和晉國是唇齒之邦,互相依賴,如果攻打齊國,會損害晉國的利益。因此,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唇齒之邦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中美兩國是唇齒之邦,經濟合作十分緊密。
2. 這兩個地區的文化交流頻繁,可以說是唇齒之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唇齒之邦的意象,想象嘴唇和牙齒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國際關系和合作的成語,如“鳥語花香”、“同舟共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中華民族是一個唇齒之邦,我們要和其他國家友好合作。
2. 初中生:中國和俄羅斯是唇齒之邦,兩國人民友誼深厚。
3. 高中生:中美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非常緊密,可以說是唇齒之邦。
4. 大學生:中國和韓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非?;钴S,兩國可以稱為唇齒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