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
基本解釋
(1).猶天網。《陳書·高祖紀上》:“公回茲地軸,抗此天羅,曾不崇朝,俾無遺噍。” 唐 韓愈 《月食詩效玉川子作》:“后時食月罪當死,天羅磕帀何處逃女刑?”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劍詩》:“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
(2).古代兵家謂林木縱橫的地形。《孫子·行軍》:“凡地有絶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 梅堯臣 注:“草木蒙密,鋒鏑莫施。” 王晳 注:“羅謂如網羅也。”
(3).古代戰具。《六韜·軍用》:“天羅、虎落、鎖連一部,廣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
成語(Idiom):天羅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形容天道報應,罪惡終將受到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羅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天”和“羅”兩個字組成。天指上天,羅指捉捕。天羅意為上天的網,指天道報應,罪惡終將受到懲罰。它形容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表示任何人的惡行都無法逃脫天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羅可以用來形容人做壞事難逃天譴,也可以用來勸人不要做壞事,因為最終會受到懲罰。在正式場合或者法律領域,也可以使用天羅來形容法律的公正和嚴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羅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祝融的人,他做了很多壞事,傷害了很多人。最終,天帝聽到了人們的哭訴,派出雷神打擊祝融。在雷神的雷電之下,祝融無處可逃,最終被雷電擊中身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任何人的惡行都無法逃脫天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由“天”和“羅”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了那么多壞事,遲早會遭到天羅。
2. 不要心存僥幸,天羅不可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使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天羅這個成語。可以聯想到天上有一張大網,疏而不漏,任何人的惡行都無法逃脫天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天羅相關的成語,如天網恢恢、罪有應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偷了小紅的玩具,結果被老師發現了,天羅不可逃。
2. 小學生:媽媽告訴我,做好事會得到好報,做壞事會受到天羅的懲罰。
3. 初中生:我聽說那個貪官最終被抓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4. 高中生:我們應該相信天道有眼,任何人的惡行都無法逃脫天罰。
5. 大學生:犯罪分子最終都會被法律天羅地網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