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
基本解釋
(1).謂依法斷罪。《周禮·秋官·小司寇》:“以五刑聽萬民之獄訟,附于刑,用情訊之,至于旬,乃弊之。讀書則用灋。”灋,同“ 法 ”。 孫詒讓 正義引《禮記·文王世子》 孔穎達 疏云:“用法謂明其法律,平斷其罪。”
(2).泛指運用刑法。《漢書·刑法志》:“間者吏用法,巧文寖深,是朕之不德也。” 金 元好問 《太中大夫劉公墓碑》:“用法詳慎,多所平反。”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 宣帝 雖 漢 英主,然而殺 趙 、 蓋 、 韓 、 楊 皆不以罪,殘于用法, 高 、 文 之澤始衰。”
(3).指運用兵法,使用戰略、戰術。《孫子·計》“兵者詭道也” 唐 杜佑 注引 王子 曰:“善用法者,如貍之與鼠,力之與智,示之猶卑,靜而下之。”
(4).使用的方式、方法。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二五:“你們已知道‘所’字的意義了,但‘所’字有幾種用法,你們知道嗎?” 鄒韜奮 《經歷》七:“在積極方面,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便須時常注意成語的用法。”
英文翻譯
1.use; usage
用法(Yòng Fǎ)
發音(Yòng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被使用的方式、方法或規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用法是指在特定的情況下使用事物的方式、方法或規則。它可以涉及到語言、工具、器械等各個方面。用法的正確與否關系到事物的發揮效能和使用者的體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法在各個領域都有應用,如語言用法、工具用法、法律用法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了解和掌握正確的用法,以便更好地使用各種工具和了解事物的規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用法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其本義為“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用法主要指事物的使用方法和規則,如器物的使用方法、藥物的使用方法等。隨著社會的發展,用法逐漸擴展到語言、法律等領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用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種工具的用法非常簡單,只需要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操作即可。
2. 學習一門外語需要掌握其基本用法和語法規則。
3. 在法庭上,律師必須遵守法律的用法,確保案件的正當處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用法”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聯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想象自己在使用一件工具或學習一門新的知識時,需要了解正確的用法。可以將這個形象與“用法”一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短語,如“用心”、“用意”、“用功”等,以擴大詞匯量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計算機的用法。
2. 初中生: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掌握單詞的詞性和用法。
3. 高中生:了解法律的用法對于理解社會規則很重要。
4. 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不僅要了解理論,還需要掌握實踐的用法。
5. 成年人:在職場中,了解職業禮儀的用法是提升個人形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