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疴
成語(Idiom):癢疴(yǎng kē)
發音(Pronunciation):yǎng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心里有事情難以忍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癢疴,癢癢的病痛。比喻心里有事情難以忍受,非常煩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內心煩悶、難以忍受的情況,特別是無法公開表達的情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賈誼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賈誼是漢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朝廷中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對待,但他一直忍受著,沒有發泄出來。有一天,他去看了一位名醫,醫生診斷說他有一種病痛叫做“癢疴”,只有通過發泄才能治愈。于是,賈誼找到了皇帝,向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抱怨。皇帝聽后非常生氣,但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并對賈誼表示歉意。從此以后,“癢疴”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內心煩悶、難以忍受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癢疴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心里有癢疴,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發泄。
2. 她一直忍受著內心的癢疴,沒有向任何人傾訴。
3.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成了他心中的癢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癢疴想象成一種內心的病痛,就像皮膚上的癢癢一樣,無法忍受。通過與皮膚上的癢痛聯系起來,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情緒和心理狀態相關的成語,如“郁悶”、“愁眉苦臉”等,可以幫助拓展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有考好,心里很癢疴。
2. 初中生:老師總是批評我,讓我心里很癢疴。
3. 高中生:我和朋友之間有一些矛盾,讓我心里很癢疴。
4. 大學生:找不到實習機會,讓我心里很癢疴。
5. 成年人:工作上的壓力讓我心里很癢疴,但我無法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