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奉辭伐罪
發(fā)音(Pronunciation):fèng cí fá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奉行正義,批評指責罪惡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奉辭伐罪是指以言辭批評指責罪惡行為,表達對不公正行為的不滿和譴責。這個成語強調了奉行正義的精神和勇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奉辭伐罪常用于描述對不公正、不道德、不正當行為的譴責和批評。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社會公眾輿論、政治批評、法律案件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奉辭伐罪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社會角色有關,他們常常以文辭批評指責不公平和不道德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奉辭伐罪由三個詞語組成,分別是“奉”、“辭”和“伐罪”,其中“奉”表示恪守、遵循,“辭”表示言辭、批評,“伐罪”表示指責罪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奉辭伐罪,公開批評了那個貪官。
2. 作為一名媒體人,他經(jīng)常奉辭伐罪,揭露社會不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奉辭伐罪”:
1. 將每個字的含義進行理解,如“奉”表示恪守、遵循,“辭”表示言辭、批評,“伐罪”表示指責罪惡。
2. 將這些含義組合起來,形成整體的意思,即“奉行正義,批評指責罪惡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正義、道德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以德報怨”、“義憤填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奉辭伐罪,勇敢地指責了同學的欺凌行為。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會奉辭伐罪,為正義發(fā)聲。
3. 高中生:在歷史課上,老師教我們奉辭伐罪的精神,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和民主。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xù)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