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n jiù zé gōng ㄧㄣˇ ㄐㄧㄨˋ ㄗㄜˊ ㄍㄨㄙ引咎責躬(引咎責躬)
同“ 引咎自責 ”。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后 壹 姦罪發露伏誅, 權 引咎責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假譎》:“坐定, 庾 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責躬。”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引咎責躬
成語(Idiom):引咎責躬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jiù zé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因為犯了錯誤或做了不好的事情而自己承擔責任,主動檢討和反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咎責躬是由三個詞組成的成語。引,表示引導、引起;咎,表示過錯、責任;責躬,表示自己承擔責任、反省。引咎責躬的含義是指一個人因為自己的過錯或錯誤行為而主動承擔責任,并進行自我反省和檢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咎責躬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犯錯或做錯事之后,主動承擔責任并進行反思和改正的情況。可以用于表揚那些能夠勇于面對錯誤并積極糾正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評那些回避責任、不愿意承擔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劉邦在與項羽爭霸的過程中,因為一次錯誤的軍事決策導致了重大的失敗。劉邦為了表示自己對此次失敗的承擔責任,讓自己被綁在車前面,由士兵鞭打著走回軍營,以示自責。這個故事成為了“引咎責躬”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引”、“咎”和“責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應該懂得引咎責躬,當團隊犯錯時,應該首先承擔責任。
2. 他對自己的過錯非常清楚,因此毅然引咎責躬,積極改正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受到責罰,承擔責任的場景,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了解更多關于“引咎責躬”的典故和使用情境。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自助者天助”、“自食其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明白了,如果我犯錯了,應該引咎責躬,不要推卸責任。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要勇于承擔責任,引咎責躬是一個好的品質。
3. 高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考試作弊被發現后,他引咎責躬,主動向老師認錯。
4. 大學生:在工作中,如果犯了錯誤,我會引咎責躬,積極改正,不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