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訓
成語(Idiom):典訓
發音(Pronunciation):diǎn x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典范的教誨或教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典訓是由“典范”和“教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指的是以典范的教誨或教導為基礎的經驗教訓。它強調通過學習和借鑒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思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典訓常常用于教育、講座、演講等場合,用來強調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對于現代生活的重要性。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和經驗,不斷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典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當時,齊國的襄公問及孔子的學問,孔子回答說:“典訓之論,不若是之聞也。”意思是說,孔子的學問并不是通過聽說別人的教訓而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總結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訓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典范”和“教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習前人的典訓,可以避免重復犯錯。
2. 這本書是一部典訓的寶庫,可以給你很多啟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典訓”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典”字可以聯想到“典范”,表示典范的教誨;而“訓”字可以聯想到“教訓”,表示從前人的經驗中得到的教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典訓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經典著作,如《論語》、《大學》等,這些書籍中包含了許多典訓的智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學習前人的典訓,才能變得更聰明。
2. 初中生:我喜歡讀一些名人的傳記,里面有很多有關典訓的故事。
3. 高中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講座,講解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典訓,讓我們受益匪淺。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經常研讀一些經典著作,從中汲取典訓的智慧,為將來的發展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