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橋
基本解釋
河上結冰堅固,可以行走,謂之冰橋。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寧寺》:“昔 光武 受命,冰橋凝於 滹水 ; 昭烈 中起, 的盧 踴於泥溝。皆理合於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按, 漢 更始 二年正月 光武 徇 薊 , 王郎 移檄購求甚急。 光武 乃趣駕南轘,晨夜兼行,蒙犯霜雪,時天寒,面皆破裂。至 滹沱河 ,無船可渡,適遇冰合乃過。由是馳赴 信都 ,太守 任光 出迎,其勢始盛。見《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英文翻譯
1.ice bridge
成語(Idiom):冰橋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qi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冰橋是指冰上的橋梁,比喻臨時的、不穩定的關系或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橋成語源于冰上行走的一種現象,冰橋通常是由冰層形成的,它可能會隨時破裂或融化,因此代表了臨時的、不穩定的狀態。在使用冰橋這個成語時,常常用來形容人際關系或事物的發展,暗示這種關系或局面可能隨時發生變化或瓦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冰橋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描述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商業合作的局面、政治聯盟的穩定性等等。它可以用來提醒人們保持警惕,不要過于依賴臨時的關系或局面,以免在不穩定的情況下受到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冰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張華傳》中,故事講述了晉朝時期,張華擔任太子洗馬,與太子關系密切。太子即位后,張華被任命為中書令,地位顯赫。然而,張華過于依賴太子的關系,沒有建立自己的獨立勢力,結果在政治斗爭中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這個故事形象地比喻了依賴不穩定的關系的危險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冰橋是由“冰”和“橋”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冰”表示臨時的、不穩定的狀態,“橋”表示連接或關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像冰橋一樣,隨時可能破裂。
2. 這次合作只是一個冰橋,我們需要找到更穩定的合作伙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冰橋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走在冰上的橋上,橋面隨時可能破裂,需要小心謹慎地前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關系或局面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如“冰釋前嫌”、“一線希望”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冬天的時候,我們經常在冰上滑冰,小心不要走到冰橋上就可以了。
2. 初中生:他們之間的友誼就像冰橋一樣,雖然看起來很穩定,但隨時可能破裂。
3. 高中生:政治聯盟很脆弱,就像冰橋一樣,稍有不慎就可能崩塌。
4. 大學生:商業合作需要建立穩定的關系,不能只依賴冰橋一樣的臨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