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捻
基本解釋
一點點,可捻在手指間。形容小或纖細。 宋 劉過 《清平樂·贈妓》詞:“忔憎憎地,一捻兒年紀,待道瘦來肥不是,宜著淡黃衫子。”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千般風韻,一捻兒年紀,多宜!多宜!”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餓得那 楚 宮女腰肢一捻香。” 明 朱權 《荊釵記·遐契》:“思憶多嬌,想他十指纖纖一捻腰。”
成語(Idiom):一捻(yī niǎ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n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一點,一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極少量的東西或微弱的力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極少量的事物或微弱的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唐朝的一位官員有關。唐朝時,有一位名叫杜牧的官員,他的文筆非常出色,尤其擅長寫詩。有一天,他在家寫詩時,突然想到一個好的詞句,但是他的筆已經(jīng)沒有墨水了。他找遍了整個家中,只找到了一點點墨水,不夠他寫完這首詩。于是,他只好用手指蘸了一點墨水,一點點地捻在紙上,終于完成了這首詩。從此以后,人們就用“一捻”來形容極少量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貢獻只是一捻之力,無法改變整個團隊的局勢。
2. 這段音樂中的美妙,僅僅是一捻之間的閃光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杜牧用手指蘸墨水一點點地寫詩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杜牧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養(yǎng)了一捻小魚,非常可愛。
2. 初中生:他的成績只有一捻之差,需要更加努力。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只需要一捻智慧就能解決。
4. 大學生:這個項目只需要一捻資金就能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