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陀羅
基本解釋
佛教語。梵語譯音。意為印契。指以手結成的各種印形。《楞嚴經》卷六:“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説無邊秘密神呪,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亦省作“ 母陀 ”。 宋 黃庭堅 《觀世音贊》之一:“八萬四千母陀臂,接引有情到彼岸。”
成語(Idiom):母陀羅(mǔ tuó luó)
發音(Pronunciation):mǔ tuó l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本性或根本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母陀羅源自佛經《金剛經》,原意為“根本、根源”。在現代漢語中,母陀羅常用來形容人的本性或根本的品質,指一個人的內在特質和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母陀羅一詞在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文學作品和哲學討論中。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本性、個性、品質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母陀羅這個詞語源自佛經《金剛經》,佛陀在經中講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其中,“有為法”即指現象世界,而“如夢幻泡影”則是指現象世界的虛幻和無常。母陀羅則是對現象世界的本質進行了更深一層的探討和表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母陀羅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了他內在的母陀羅。
2. 她的善良和寬容是她的母陀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佛經《金剛經》的相關內容聯系起來記憶母陀羅這個詞語。同時,可以將其與人的內在特質和本質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佛經《金剛經》的內容和思想,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母陀羅這個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母陀羅是勤奮努力。
2. 初中生:她的母陀羅是善良和寬容。
3. 高中生:他的母陀羅是聰明和有創造力。
4. 大學生:她的母陀羅是堅韌和自信。
以上是關于“母陀羅”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