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
成語(Idiom):罷黜(bà ch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à c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廢黜、革職、免職、撤銷某人的職位或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罷黜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罷”意為廢黜、革職,而“黜”意為免職、撤銷。這個成語用于形容對某人的職位或地位進行廢黜、革職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罷黜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政治、官場或組織內部的事務,如政府官員被罷免職位、公司高層被免職等。它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用來形容某人被解除職務或地位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描述秦朝末年的故事。當時,項羽與劉邦爭霸天下,劉邦被項羽打敗,逃到一家農民的家里。這個農民對劉邦很熱情,并向他借了一匹馬。不久后,項羽的手下找到了這個農民,要求他交出劉邦。農民為保護劉邦,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結果被罷黜了他的農民身份。這個故事中的罷黜,成為了后來“罷黜”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貪污受賄被罷黜了公職。
2. 公司的董事長因為管理不善被罷黜了職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罷黜”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罷”可以聯想到“罷免”或“罷工”,而“黜”可以聯想到“免職”或“撤銷”。將這些聯想與該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革職”、“廢黜”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因為打罵學生被罷黜了。
2. 初中生(13-15歲):校長因為貪污被罷黜了職務。
3. 高中生(16-18歲):公司總經理因為管理不善被罷黜了。
4. 大學生(19-22歲):政府官員因為受賄被罷黜了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