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靸
成語(Idiom):罨靸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容貌或形象受到玷污,不再美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罨靸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罨”和“靸”兩個字組成。罨(yǎn)指的是對物體進行涂抹或抹污的行為,靸(ài)指的是指甲沿的尖端。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形象或容貌被玷污,不再美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罨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形象或容貌被玷污、不再美好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端,或者外表被丑聞或污名所玷污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罨靸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年》:“宣公曰:‘吾罨靸矣,其圖將焉?’”意思是說:“我已經被玷污了,你們打算怎么辦?”這個故事中,宣公感到自己的形象受到了玷污,表示自己已經不再美好,希望別人給予改正。后來,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罨靸”一詞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人的形象或容貌被玷污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罨靸”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罨”是動詞,指涂抹、抹污的意思;“靸”是名詞,指甲沿的尖端。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性成語,表示人的形象或容貌被玷污的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不良行為使得他的形象罨靸了。
2. 她的外表被丑聞所玷污,形象已經罨靸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罨靸”。可以想象一個人的指甲上沾滿了污漬,這個形象會使人覺得這個人的形象被玷污了,不再美好。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形象和容貌相關的成語,例如“顏面掃地”、“面紅耳赤”等,來擴展對形象和容貌的描述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他的形象罨靸了,因為他不停地說謊。
2. 初中生(11-14歲):她的外表被丑聞所玷污,形象已經罨靸了。
3. 高中生(15-18歲):他的形象在同學中罨靸了,因為他經常欺負別人。
4. 大學生及成年人:他的形象罨靸了,因為他被曝光出了一系列貪污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