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慄
成語(Idiom):惴慄
發音(Pronunciation):zhu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恐不安,心神不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惴慄是指內心極度恐懼、不安,心神不寧的狀態。形容人在面臨危險、困難或重大決策時的緊張和恐懼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惴慄常用來形容人在面臨重要考試、面試、競爭等壓力時的緊張和恐懼感。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遇到突發事件或陌生環境時的不安和恐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霍光傳》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霍光是漢朝的重臣,他的兒子霍禹被任命為太子太傅。有一次,太子劉辯在讀書時犯了錯誤,被霍禹責備后,太子非常生氣,決定殺了霍禹。霍禹得知太子的計劃后,惴慄不安,擔心自己的性命。最終,太子沒有殺死霍禹,但霍禹的惴慄之心卻留在了后人的記憶中,成為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惴慄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惴”讀作(zhuì),表示內心的恐懼;“慄”讀作(lì),表示心神不安。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惴慄”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即將到來的考試,他感到惴慄不安。
2. 在陌生的城市里,她感到惴慄,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對一個巨大的怪獸,心神不安,驚恐不已,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惴慄”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惴慄有關的成語,如“心惴惴”、“提心吊膽”等,進一步豐富和鞏固對這種緊張和恐懼情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考試前,小明感到惴慄,不知道能不能考好。
2. 初中生:演講比賽前,小紅感到惴慄,擔心自己會緊張忘詞。
3. 高中生:面對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到來,小李感到惴慄,擔心自己沒有被心儀的學校錄取。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