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
成語(Idiom):統籌
發音(Pronunciation):tǒng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綜合考慮、全面安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統籌是一個動詞,意為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全面安排并處理事務。它強調在處理問題時要兼顧各個方面的利益,做到全面、公正、合理的安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統籌常用于形容解決復雜問題或處理復雜事務時的能力。它可以用來描述個人、組織、團隊等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和策劃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統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襄公問晉國的士人公孫丑如何處理國家的事務。公孫丑回答說:“所謂統籌,就是兼顧各個方面的利益,使國家得到協調發展。”這個故事表達了統籌的含義和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統籌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統”和“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者需要具備統籌全局的能力。
2. 在項目管理中,我們要學會統籌資源的分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統籌”與“綜合考慮”和“全面安排”聯系起來記憶。可以將“統籌”想象成一個人站在山頂上,綜合考慮著各個方面的因素,并做出全面安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統籌相關的成語,如“統統歸正”,“統轄八方”等。這些成語都與統籌相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統籌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會統籌安排我們的課程和活動。
2. 初中生:學生會需要學生代表統籌各項活動的籌備工作。
3. 高中生:在學習和社團活動之間,我需要好好統籌時間。
4. 大學生:作為班長,我要統籌安排班級的事務,確保學習和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