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覩
基本解釋
見到。 元 陳克明 《粉蝶兒·怨別》套曲:“ 漢 相如 有朝歸故鄉, 卓文君 多曾親見覩,一星星自把衷腸訴,將我這受過的凄涼慢慢的數。”
成語(Idiom):見覩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d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親眼見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親眼看到;覩:看見。表示親自目睹某種情況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親眼目睹某個情景或事物,強調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后不知道自己是莊子還是蝴蝶。這個故事被用來表達人們對于現實和夢境的不確定性,以及親身經歷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親眼見覩了那個壯觀的瀑布,真是美不勝收。
2. 他親自去參觀了工廠,見覩了生產過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見”字和“覩”字拆開來記憶。 “見”字表示看到,而“覩”字則表示親眼所見。可以想象自己親自目睹一些特別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目睹、親身經歷相關的成語,如“目睹”、“親眼看到”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夢境、現實相關的成語,如“夢想成真”、“虛幻真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見覩了一只可愛的小貓咪在樹下玩耍。
2. 初中生:我上周親眼見覩了一場露天音樂會,非常震撼。
3. 高中生:我去了一趟博物館,見覩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
4. 大學生:我在實習期間見覩了許多真實的工作場景,對職業生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