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哲
基本解釋
◎ 圣哲 shèngzhé
[sage]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圣人和哲人
詳細解釋
亦作“ 圣喆 ”。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這種道德才智的人。并亦以稱帝王。《左傳·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并建圣哲。” 孔穎達 疏:“圣哲,是人之儁者。”《楚辭·離騷》:“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夫旌德禮賢,化道之所先;崇表殊節(jié),圣喆之上務。” 唐 杜甫 《壯游》詩:“圣哲體仁恕,宇縣復小康。” 明 張居正 《答中溪李尊師論禪》:“目前幸得方內(nèi)乂安,四夷響風,寔賴主上圣哲,百官奉職所致。” 清 戴震 《<原善>序》:“以今之去古圣哲既遠,治經(jīng)之士,莫能綜貫,習所見聞,積非成是。”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前世圣哲,或不遇時;今我國民,幸睹精色。”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 顏路 哭 顏淵 , 仲尼 哭 伯鯉 ,這種傷心的際遇,在古先圣哲也是不能避免,倒虧得 程翁 曠達。”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 藍先生 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與偉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
成語(Idiom):圣哲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èng z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圣人的智慧和見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圣哲是由“圣”和“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圣人代表著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哲學指的是對人生、世界和真理的深刻思考。因此,圣哲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深邃的智慧,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zhì)和真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圣哲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智慧和道德的人,尤其是那些在某一領(lǐng)域有著深入見解的人。它可以用來贊美學者、思想家、哲學家等具有卓越智慧和見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圣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求道德的完美和智慧的卓越。因此,儒家學者將這種具有高尚道德和深邃智慧的人稱為圣哲。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圣哲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圣”和“哲”,它們分別代表著圣人和哲學。這個成語的結(jié)構(gòu)簡潔明了,含義清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當代的圣哲,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見解令人欽佩。
2. 這位科學家憑借著他的圣哲智慧,解開了一個個難解的科學之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圣哲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lián)想“圣人的智慧和哲學思考”。你可以想象一個圣人坐在高山上,深思熟慮地思考著人生和宇宙的奧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圣哲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儒家思想和哲學。了解儒家經(jīng)典著作,如《論語》、《大學》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圣哲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個圣哲,他總是教育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2. 初中生:那位歷史學家是一個圣哲,他對歷史的研究非常深入。
3. 高中生:這位哲學家的思想深邃而富有智慧,他被譽為當代的圣哲。
4. 大學生:作為一個學習哲學的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圣哲,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