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抃
成語(Idiom):鼇抃
發音(Pronunciation):áo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龐大、威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鼇抃源自《史記·鄭袖傳》中的一段故事。相傳古代有一種巨大的海獸,形似鱷魚,名為鼇。鼇的頭部非常巨大,能夠垂直挺立,鼻子上有個肉瘤,形狀像蓋子,叫抃。因此,鼇抃成為形容龐大、威嚴的人或事物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鼇抃多用來形容具有威嚴、莊重氣勢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來形容巨大的建筑物、莊嚴的儀式、威武的軍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一位叫鄭袖的人,他非常聰明,但身材矮小。一次,他去拜訪國君,國君見他個子矮小,不以為然。鄭袖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寫了一篇文章,描述了鼇的威嚴和龐大,以此來表達自己的雄心壯志。國君讀后大為贊賞,認為鄭袖雖然個子矮小,但有著鼇抃的氣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鼇”和“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建筑物鼇抃非凡,令人肅然起敬。
2. 他的演講充滿了鼇抃的氣勢,讓人印象深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鼇抃的形象與巨大的鱷魚頭部相聯想,想象一個龐大而威嚴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鼇抃相關的成語,如“鼇頭鼠目”、“鼇足龍蛇”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附近有一幢鼇抃的大樓,非常壯觀。
2. 初中生:這個軍隊的隊伍整齊劃一,氣勢鼇抃。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充滿了鼇抃的氣場,令人印象深刻。
4. 大學生:這個企業的規模龐大,具有鼇抃的實力,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