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均
基本解釋
(1).古代管理市場物價的官。《逸周書·大聚》:“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來,振乏救窮?!?孔晁 注:“均,平也。言早暮一價。”
(2). 西漢 末 王莽 新朝 依托《周禮》古五均說,置五均官。《漢書·食貨志下》:“﹝ 王莽 ﹞乃下詔曰:‘夫《周禮》有賒貸,《樂語》有五均,傳記各有斡焉。今開賒貸,張五均,設諸斡者,所以齊眾庶,抑并兼也。’遂於 長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長安 東西市令及 洛陽 、 邯鄲 、 臨甾 、 宛 、 成都 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其(《樂語》)文云:‘天子取諸侯之土以立五均,則市無二賈,四民常均,彊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貧,則公家有餘,恩及小民矣?!?br>五聲的韻調。《文選·張衡<思玄賦>》“考治亂於律均兮” 唐 李善 注引《樂葉圖徵》:“圣人往承天助,以立五均。均者,亦律調五聲之均也?!本?,古“韻”字。
成語(Idiom):五均(wǔ jūn)
發音(Pronunciation):wǔ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個人平分一份財物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均是一個由“五”和“均”組成的成語。五均的基本含義是指五個人平均分配一份財物或責任。這個成語強調了平等和公正的原則,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得到相等的待遇或分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均常常用于形容平等分配或公平競爭的場景。它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例如五個人共同分擔工作任務,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責任和貢獻。此外,五均也可以用來形容財物的平均分配,例如五個人平分一筆獎金或遺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均的起源,有一個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五個村民發現了一個袋子,里面裝滿了金幣。他們決定平分這些金幣,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相同的財富。這個故事強調了平等和公正的原則,成為了五均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五”和“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需要五個人的合作才能完成,我們要五均分擔工作。
2. 我們五個人一起出去吃飯,每個人五均付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五均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五”和“均”兩個字分開記憶,分別記憶它們的含義。
2. 可以聯想到五個人平均分配財物或責任的場景,例如五個人圍坐在一起平分一份蛋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同時,你也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公平和平等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們五個朋友一起分享了一份蛋糕,每個人都吃到了同樣大小的一塊。
2. 初中生(14歲):我們班級的家務值日任務是五均分配的,每個人每周都要負責一天。
3. 高中生(17歲):在我們的團隊項目中,我們五個人分工合作,五均承擔了不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