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跡
成語(Idiom):盜跡
發音(Pronunciation):dà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抄襲他人的作品或者模仿他人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盜跡這個成語由“盜”和“跡”兩個字組成。盜指偷竊,跡指痕跡。合在一起表示抄襲他人的作品或者模仿他人的行為。形容人沒有創造力或者缺乏獨特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文學、藝術、學術等領域,用來批評那些沒有原創性、只會模仿別人的人或作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盜跡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宋代畫家趙孟頫曾經畫了一幅非常有名的山水畫,畫風獨特,備受贊賞。后來,有一個人偷了這幅畫,并且在另一個地方出售,聲稱是自己的作品。當時的人們發現這幅畫非常像趙孟頫的風格,于是就說這個人盜取了趙孟頫的畫風,從而形成了“盜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作品真是一派盜跡,完全沒有自己的創意。
2. 這個學生在考試中直接抄襲了別人的答案,簡直就是盜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盜跡”這個成語與盜竊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偷竊別人的作品或者模仿別人的行為的過程,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創造力、原創性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創新”、“獨特”、“別具一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真是一派盜跡,完全沒有自己的創意。
2. 初中生:這個學生在考試中直接抄襲了別人的答案,簡直就是盜跡。
3. 高中生:他的文章和某位作家的風格如出一轍,完全是在盜跡。
4. 大學生:這個學生的設計作品明顯是在盜跡某個知名設計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