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鳩
基本解釋
鳩的美稱。指鳲鳩。 晉 王嘉 《拾遺記·少昊》:“帝子與 皇娥 泛於海上,以桂枝為表,結薰茅為旌,刻玉為鳩,置於表端,言鳩知四時之候。” 齊治平 注:“鳩有數種,其中鳲鳩,又名布穀,每穀雨后始鳴,夏至后乃止。農家以為候鳥。” 明 戴良 《別鶴操》:“王鳩知候晦,旅鴈識天寒。人不處暌離,何能喻吾言?”
成語(Idiom):王鳩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j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心膽怯,膽小如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王鳩”由“王”和“鳩”兩個字組成。其中,“王”表示君主、帝王,引申為強大、威嚴;“鳩”是指鴿子,象征膽怯、膽小。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心膽怯,形容膽小怯懦、不敢面對困難和挑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膽小怯懦、缺乏勇氣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在關鍵時刻退縮、不敢面對困難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勇士叫王鳩,他勇猛無比,善于搏斗,戰無不勝。有一次,齊國遭到了敵國的入侵,王鳩奮勇地去抵抗,但他的同伴卻因為害怕而躲避起來。王鳩看到這一幕非常憤怒,他責備同伴說:“你們怎么膽小如鳩,連最基本的勇氣都沒有!”從此,人們用“王鳩”來形容膽小怯懦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王鳩一樣,缺乏勇氣。
2. 面對挑戰,我們不能像王鳩一樣退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王鳩”這個成語與“膽小如鳩”這個形象進行關聯記憶,形象化地理解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勇氣、膽怯相關的成語,例如“膽大包天”、“膽小如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面對惡霸時像個王鳩,一點都不勇敢。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公開演講時就像王鳩一樣,非常膽怯。
3. 高中生:在面對人生的抉擇時,我們不能像王鳩一樣退縮,要有勇氣追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