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尹
基本解釋
(1). 春秋 、 戰國 時 宋 官名。《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 杜預 注:“大尹,近官有寵者。六卿因之以自通達於君。”《戰國策·宋策》:“謂大尹曰:‘君日長矣,自知政,則公無事。公不如令 楚 賀君之孝,則君不奪太后之事矣,則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時稱郡太守為大尹。《漢書·王莽傳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漢書·劉盆子傳》:“ 赤眉 遂寇 東海 ,與 王莽 沂平 大尹戰,敗,死者數千人。”
(3).對府縣行政長官的稱呼。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 董溪 ﹞選參軍 京兆府 法曹,日伏階下,與大尹爭是非。大尹屢黜己見,歲中奏為司録參軍。”《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這般賊人!’”《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那 蘇云 自小攻書,學業淹貫,二十四歲上,一舉登科,殿試二甲,除授 浙江 金華府 蘭溪縣 大尹。”
成語(Idiom):大尹
發音(Pronunciation):dà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權力大、地位高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尹一詞源自古代官職名稱,尹為古代的地方行政官員,大尹即指地位高、權力大的尹。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官員的地位和權力非常高,擁有重要的決策和管理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尹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權力和地位高的官員,可以用來形容政府高級官員、高層管理人員、企業總裁等具有重要決策權和管理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尹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了當時晉國的大夫叔向成為大尹后,掌握了重要的政權。后來,大尹成為了形容地位高、權力大的官員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尹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大”和“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的地位高如大尹。
2. 這位市長權力大,地位高,可以說是當地的大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大尹”的發音和意思,將其與權力大、地位高的官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巨大的尹字,代表著那些地位高、權力大的官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權力、地位相關的成語,例如“高官厚祿”、“官運亨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大尹,她決定我們的活動安排。
2. 小學生:校長是學校的大尹,他管理著整個學校。
3. 初中生:市長是城市的大尹,他負責城市的發展和管理。
4. 高中生:國家主席是整個國家的大尹,他領導國家的決策和發展。
5. 大學生:公司的總裁是公司的大尹,他負責公司的戰略決策和管理。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成語“大尹”的意義、用法和背后的故事,幫助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