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jiàn lì wàng yì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見利忘義(見利忘義)
◎ 見利忘義 jiànlì-wàngyì
[forget morality and justice when one sees money;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只圖一己私利,而置道義于不顧
某與呂布同鄉知其有勇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 呂布拱手來降。—— 羅貫中《三國演義》
詞語解釋
jiàn lì wàng yì ㄐㄧㄢˋ ㄌㄧˋ ㄨㄤˋ ㄧˋ見利忘義(見利忘義)
看到私利,而不顧道義。語出《漢書·樊噲酈商等傳贊》:“當 孝文 時,天下以 酈寄 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唐 王勃 《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絶,輕進茍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三國演義》第三回:“﹝ 李肅 ﹞曰:‘某與 呂布 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見利忘義
成語(Idiom):見利忘義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lì wà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見到利益就忘記了道義和義務,只顧追求私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利忘義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利益時,忘記了道義和義務,只顧追求私利,不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背棄道義和義務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發展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利忘義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猴子在一個高大的樹上生活,它每天都能吃到樹上的果實,過得非常舒適。有一天,一只猴子來到了樹下,告訴樹上的猴子,這片地方即將被砍伐,他們應該離開。樹上的猴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并不相信,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生活在這個樹上,享受著美味的果實,對于樹被砍伐的可能性感到不屑一顧。最終,樹確實被砍伐了,樹上的猴子們失去了家園和食物來源。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時候為了短暫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道義和義務是非常危險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見”、“利”和“忘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見利忘義,背叛了自己的朋友。
2. 這個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見利忘義的人,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分為三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見”字,表示看到;然后,記住“利”字,表示利益;最后,記住“忘義”,表示忘記道義。通過將這三個部分組合起來,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道義、義務和利益相關的成語,如“以義為重”、“忘恩負義”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漢語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同學為了得到更多的糖果,見利忘義地欺騙了我。
2. 初中生:他為了考試能夠得到好成績,見利忘義地抄襲了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為了個人利益,見利忘義地濫用職權。
4. 大學生:他為了自己的事業發展,見利忘義地背叛了他的合作伙伴。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見利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