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
基本解釋
(1).配享。《后漢書·祭祀志上》:“ 泰山 雖已從食於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
(2).跟隨著吃食。 漢 焦贛 《易林·巽之遁》:“三雞啄粟,十雛從食。”
(3).猶言副食。指小食、點心等食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葷素從食店》:“更有專賣素點心從食店,如豐糖糕、乳糕、栗糕……七寶包兒等點心。”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州橋夜市》:“ 梅 家、 鹿 家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箇不過十五文。 曹家 從食。”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蒸作從食》:“諸色包子、諸色角兒、諸色果實、諸色從食。”
成語(Idiom):從食
發音(Pronunciation):cóng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從小吃苦耐勞,勤勞節儉,能夠自食其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食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從小吃飯。但在這里,從食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從小就學會了吃苦,習慣了勞動,能夠自食其力。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的勤勞和節儉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從食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勤勞節儉、能夠自食其力的品質。可以用在夸獎一個人努力工作、自力更生的情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從食的故事并沒有特定的起源,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和價值觀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強調和推崇。在中國的農耕社會中,勤勞節儉是人們生活的基本準則,所以從食成為了一種理想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食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從”是動詞,表示從小開始;“食”是名詞,表示吃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食,從小就學會了勞動,現在的他非常能干。
2. 這個家庭非常節儉,他們從食,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從食”與“勤勞節儉”這兩個詞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從小就學會了吃苦耐勞的人,他通過勤勞和節儉能夠自食其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勤勞節儉的重視,以及與從食相關的其他成語和故事。還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從艱、自力更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從食,所以他很能干。
2. 初中生:我的父母都是從食的人,他們教育我要勤勞節儉。
3. 高中生:勤勞節儉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向從食的先輩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