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皷
基本解釋
見“ 土鼓 ”。
成語(Idiom):土皷
發音(Pronunciation):tǔ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無知無識、愚昧無知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皷,古代一種簡陋的樂器,由一個空心的木桶和一個皮膜組成。因其制作簡單,音質低劣,常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見識和學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知識水平低下,見識狹隘,思維方式陳舊,缺乏創新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土皷”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土皷”作為一種樂器,其簡陋的制作和低劣的音質使其成為一種貶義詞匯,用來形容人的無知愚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象地描述了一個愚昧無知的人的形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從小沒受過什么教育,真是個土皷。
2. 這個人對任何新事物都不感興趣,真是個典型的土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土皷”這個詞語的發音,將“土”字聯想為土地,代表原始、粗糙;將“皷”字聯想為鼓,代表樂器。因此,“土皷”可以理解為一種原始、粗糙的樂器,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低下,思維方式陳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知識、見識相關的成語,如“目光短淺”、“井底之蛙”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真是個土皷。
2. 初中生:他只知道玩游戲,從來不看書,真是個土皷。
3. 高中生:他對時事一無所知,真是個土皷。
4. 大學生:他的見識太狹隘了,真是個土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