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惱羞成怒
發(fā)音(Pronunciation):nǎo xiū chéng n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因為受到羞辱或讓人惱火而發(fā)怒。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當一個人因為受到羞辱或被人激怒時,他可能會感到無法忍受,于是發(fā)怒。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受到羞辱后的憤怒反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因為受到不公平待遇、被人羞辱或被人挑釁而感到憤怒并發(fā)火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楚國將軍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zhàn)爭中失敗后,被俘并被迫割鼻示眾。項羽感到極度羞辱和憤怒,他惱羞成怒地發(fā)誓要報仇雪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惱羞成怒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惱(nǎo)羞(xiū)成(chéng)怒(nù)四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被同學取了個綽號,惱羞成怒地向老師投訴。
2. 面對對手的嘲笑,他惱羞成怒地大聲反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重要場合被人羞辱,然后憤怒地發(fā)火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怒火沖天”、“憤世嫉俗”等,以擴大詞匯量和了解更多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被同學笑話后惱羞成怒,開始大聲哭起來。
2. 初中生:在班級辯論中,他被對方的反駁激怒,惱羞成怒地開始辱罵對方。
3. 高中生:他在比賽中被對手嘲笑,惱羞成怒地發(fā)誓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4. 大學生:在面試中被面試官質疑后,他惱羞成怒地辯解自己的能力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