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蕩
成語(Idiom):浩蕩(hào dà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hào d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勢宏大,浩大雄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浩蕩形容的是一種氣勢磅礴、宏大壯麗的景象,常用來形容大自然的景色、壯麗的場面或者人的氣勢。它強調的是大、廣、壯,給人以莊嚴、雄偉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大自然的景色,比如浩蕩的大海、浩蕩的長江。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勢,比如浩蕩的士氣、浩蕩的胸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浩蕩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僖公十五年》中,原文是:“聞之者不以為浩蕩乎?”意思是說,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難道不覺得宏大嗎?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氣勢宏大、浩大雄偉的景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浩蕩的長江奔騰向前,氣勢磅礴。
2. 面對困難,他展現(xiàn)出了浩蕩的士氣。
3. 在浩蕩的大海面前,人類顯得渺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浩蕩”與大海、長江等壯麗景色聯(lián)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也可以將“浩蕩”與氣勢宏大的士氣聯(lián)系起來,形成情景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具有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浩如煙海”、“浩氣長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站在浩蕩的河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演講激勵了我們,讓我們士氣浩蕩。
3. 高中生(16-18歲):站在高山之巔,我俯瞰著浩蕩的大海,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和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