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春
基本解釋
(1).秋海棠的別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記》卷中:“《採蘭雜誌》:昔有婦人,思所歡不見,恆灑淚於北墻之下。后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緑反紅。秋開,名曰‘斷腸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2).竹根的別稱。《海錄碎事·草木》引 宋 釋 贊寧 《竹譜》:“竹根曰鞭,以鞭行時,八月為春,二三月為秋。凡百穀皆以始生為春,熟成為秋也。”
成語(Idiom):八月春
發音(Pronunciation):bā yuè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八月中的春天,形容事物異常的早熟或異常的春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月是秋季的季節,而春天通常在三月份。八月春這個成語形容某些事物或現象過早或異常地出現,不符合常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某些事物或現象提前出現的情況,常用于諷刺或夸張的語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月春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中,描述齊國春天的景象異常,花開得早,燕子歸巢得晚。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形容事物異常的早熟或異常的春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典故中的“八月”是時間詞,表示特定的季節;“春”是名詞,表示春天。整個成語采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孩子真是八月春,才幾歲就會彈鋼琴了。
2. 這種花八月春,真是不可思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八月中的春天是不正常的情況,通過這種不尋常的關聯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五月天”、“十月懷胎”等,以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今天天氣真好,像是八月春一樣。
初中生:這個運動員八月春,才十幾歲就打破了世界紀錄。
高中生:這個公司的產品真是八月春,才剛剛上市就大賣特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