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帚
成語(Idiom):苕帚(tiáo zhǒu)
發音(Pronunciation):tiáo z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合時宜、不得人心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苕帚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苕是一種植物,帚指掃帚。苕帚原指用苕葉制作的掃帚,因苕葉易碎,掃帚使用壽命短,所以比喻不經用的東西。引申為指不合時宜、不得人心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苕帚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事物不得人心,不受歡迎,不受重視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政策、某個產品、某個觀點等不得到廣泛認同或支持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苕帚一詞的起源與古代相傳的一則故事有關。相傳,古代有位農夫種了一片苕帚,他以為苕葉很結實,可以制作出耐用的掃帚。然而,當他使用苕葉制作的掃帚時,發現苕葉太脆弱,很快就斷裂了。因此,苕帚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不經用、易碎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苕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政策像個苕帚,沒人愿意接受。
2. 他的觀點就像個苕帚,沒有人支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苕帚的形象與不經用、易碎的東西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可以想象使用苕葉制作的掃帚很快就斷裂,表示不經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鏡花水月”、“一葉障目”等,來擴展對于不合時宜、不得人心的事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游戲太無聊了,就像個苕帚一樣。
2. 初中生:他的建議就像個苕帚,沒有人認同。
3. 高中生:這本書的內容過時了,就像個苕帚一樣不受歡迎。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設計不合理,完全是個苕帚。
5. 成年人:這個政府的決策就像個苕帚,沒有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