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ī piān zhī lùn ㄧ ㄆㄧㄢ ㄓㄧ ㄌㄨㄣˋ一偏之論(一偏之論)
偏于一面的議論。 宋 朱熹 《答沉叔晦書》:“前日務為學而不觀書,此固一偏之論?!?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中:“ 列御寇 謂氣為易,而不及乎陰陽; 王通 謂人為易,而不及乎天地:皆一偏之論。”《宋史·儒林傳·陳亮》:“陛下厲志復讎,足以對天命;篤於仁愛,足以結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臨群臣一偏之論:此百代之英主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一偏之論
成語(Idiom):一偏之論(yī piān zhī lùn)
發音(Pronunciation):yī piān zhī l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只從一個側面或一個角度出發,片面地看待問題或評價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偏之論是一個表示片面、不全面的觀點或看法。它強調只從一個角度或一個側面出發,忽視了問題的其他方面。這種觀點往往是主觀的,沒有充分考慮到所有的因素和因果關系。一偏之論容易導致誤解和錯誤的判斷,因為它沒有全面地了解和思考問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偏之論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只從自己的立場或觀點出發,忽視其他因素或觀點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聽一方之言、不加思考地做出判斷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刺客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魏國大臣李悝的一次言論。李悝在魏昭王面前說:“秦國只有一面之辭,您不能只聽一面之辭?!边@個故事中的“一面之辭”就是一偏之論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偏之論是由“一”、“偏”、“之”、“論”四個漢字組成的。其中,“一”表示一個,表示只從一個角度或一個側面出發;“偏”表示片面、不全面;“之”是一個表示關系的介詞;“論”表示觀點或看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一向是一偏之論,很難說服他改變想法。
2. 這篇文章只是從一個方面來看問題,是一種典型的一偏之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偏之論”記憶為“只看一面的論點”。通過將“一偏之論”與其含義聯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片面、不全面觀點相關的成語,如“孤陋寡聞”、“見微知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只有數學才是最重要的學科,其他科目都不重要,這是一種一偏之論。
2. 初中生:他只看到我在課堂上犯了一個錯誤,就認為我一直都不努力學習,這是一種一偏之論。
3. 高中生:他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成功,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這是一種一偏之論。
4. 大學生:有些人只關注經濟效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是一種一偏之論。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一偏之論”這個中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