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
基本解釋
[釋義]
(1) (動)認為不值得(做)。也說不屑于。
(2) (動)輕視;看不起。
[構成]
偏正式:不〔屑
英文翻譯
1.(認為不值得, 不顧意做; 不理會) disdain to do sth.; think sth. not worth doing; do not condescend [deign] to do sth.; scorn; feel it beneath one's dignity to do sth.
詳細解釋
◎ 不屑 bùxiè
(1)
[deign;disdain;think sth.not worth doing]∶認為不值得
輕之而不屑問焉。——清·劉開《問說》
(2)
[look down upon;slight;belittle]∶形容輕視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1).認為不值得。《詩·鄘風·君子偕老》:“鬢髮如云,不屑髢也。”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 雷 大憤不平,語人曰:‘請將吾二人所作令天下文士定其是非。’ 王 亦不屑。” 明 高明 《琵琶記·伯喈拒婚》:“相府尋親,侯門納禮,你卻拒他不屑。”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于學習那諂媚阿諛的妾婦之道來換取婆婆的歡心。”
(2).不介意;不顧。《后漢書·馬廖傳》:“ 廖 性質誠畏慎,不愛權埶聲名,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李賢 注:“ 王逸 注《楚詞》云:屑,顧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同之與異,不屑古今。” 隋 王通 《中說·事君》:“美哉, 公旦 之為 周 也!外不屑天下之謗,而私其跡曰:必使我子孫相承而宗祀不絶也。”
(3).形容輕視。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至見 服虔 、 張揖 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唐 柳宗元 《愚溪詩序》:“﹝ 愚溪 ﹞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 葉圣陶 《四三集·多收了三五斗》:“夾著一支水筆的手按在算盤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從眼鏡上邊射出來。”
成語(Idiom):不屑(bù xiè)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對于某事或某人感到不屑一顧,不把其放在眼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屑一顧,表示對于某事或某人的輕視和不重視。通常是因為認為對方或對方的行為不值得自己的關注或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對某事或某人的輕蔑態度,表達自己對對方的不屑之情。可以用來形容對于低劣品質的產品、無能的人、愚蠢的行為等的輕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的國君重耳(后來的晉文公)被困在晉國境內,被當時的國君紂王不屑一顧。然而后來,重耳逃出晉國,成為了晉國的新國君,并推翻了紂王的統治。這個故事表達了被輕蔑的人最終能夠反擊并獲得成功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屑的結構是“不”+“屑”,其中“屑”是動詞,意為輕視、不重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種低檔產品完全不屑一顧。
2. 她不屑于與那些無聊的人交往。
3. 學習成績一直很差,他對考試也不屑一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屑”拆分成“不”和“屑”來記憶。其中,“不”表示否定,而“屑”可以聯想到“細微的粉末”,表示不重視、輕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輕視、不重視相關的成語,例如“不以為然”、“不屑一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我做的手工作品不屑一顧,說太簡單了。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成績一直很好,對那些成績差的同學不屑一顧。
3. 高中生:他是個自負的人,總是對別人的觀點不屑一顧。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工作環境太差了,我不屑于去應聘。
5. 成年人:他總是對別人的意見不屑一顧,不愿意聽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