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ī gāo dī ㄅㄨˋ ㄓㄧ ㄍㄠ ㄉㄧ不知高低
(1).猶言不管好歹。《水滸傳》第三五回:“ 宋江 讀罷,叫聲苦,不知高低,自把胸脯捶將起來?!?span id="1zsp1w4" class="diczx1">《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洞賓 見了,叫聲好,不知高低?!?/p>
(2).謂說話或做事不知輕重。《西游記》第六七回:“你這廝……不知高低,尖著個嘴,敢來沖撞我老人家!”《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萬一他見了説上兩句不知高低的話,奴才持不住。”
(3).不知究竟,不明內情。《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大郎 ﹞道:‘這一百兩白銀,乾娘收過了,方纔敢説。’婆子不知高低,那里肯受?!?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高低
成語(Idiom):不知高低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gāo d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了解事物的好壞,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和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不明白自己的實力和地位,自以為了不起,不顧事實,不分輕重緩急,不知進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那些自負而又不自量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故事,齊國有一位名叫陳勝的人,他是一個貧苦的農民,但他自視甚高,總是自命不凡地說:“我將來必然成為一個偉大的君主?!彼活欁约旱膶嶋H情況,自以為可以超越眾人,結果最終失敗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典型的“不知高低”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固定結構,第一個字為“不”表示否定,第二個字為“知”表示不了解,第三個字為“高”表示高低,第四個字為“低”表示高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對自己的能力不知高低,結果一敗涂地。
2. 這個人太不知高低了,居然敢挑戰專業選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畫面聯想的方式記憶。想象一個人站在高山上,俯瞰整個世界,但他卻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在高山的哪個位置,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自負、自大相關的成語,如“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知高低,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
2. 初中生:那個學生不知高低,老是在班上自吹自擂。
3. 高中生:他不知高低,居然對老師說自己的水平比他高。
4. 大學生:某某同學不知高低,總是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更聰明。
5. 成年人:他不知高低,總是自以為是地指導別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