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張勛復辟(zhāng xūn fù bì)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xūn fù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企圖復辟的行為或計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張勛復辟是指張勛(1881年-1940年)在1917年企圖復辟帝制的行為。張勛是北洋政府將領,他曾參與辛亥革命,但后來反對共和制度,并試圖恢復清朝的帝制。他在1917年發動“張勛復辟”,企圖推翻當時的北洋政府,恢復帝制。然而,這一企圖最終失敗,張勛被迫退位,并被流放到日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張勛復辟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企圖恢復舊制度、違背時代潮流的行為或計劃。可以用于討論歷史事件、政治動態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張勛復辟的故事發生在中國近代史的動蕩時期。這一事件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政治制度的爭議和變革的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企圖通過暴力手段實現張勛復辟,卻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2. 這個政黨的領導人公開宣稱要進行張勛復辟,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反對聲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歷史事件相關的關鍵詞(如帝制、恢復、失敗等)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這些關鍵詞與成語的發音和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近代史、政治制度變革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更多相關事件和人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張勛復辟是一個歷史事件,我們要記住歷史,珍惜現在的和平生活。
2. 初中生:張勛復辟的企圖最終失敗,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珍惜現在的政治制度。
3. 高中生:張勛復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反映了社會的變革和人們對于制度的追求。